2017年,汕尾房地产市场在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和珠三角外溢需求的带动下,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,房价水平较往年有明显提升,但与省内珠三角核心城市相比仍处于较低区间,市场分化特征逐步显现。
2017年汕尾房价整体概况
2017年是全国楼市调控年,多地出台限购、限贷政策,但汕尾作为粤东地级市,未实施严格的行政限购措施,市场主要受供需关系和外部需求拉动,据当地房地产协会数据,2017年汕尾市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约为6200元/平方米,同比2016年上涨约12%;其中城区(含高新区)均价最高,达6800元/平方米,海丰县约5800元/平方米,陆丰市约4500元/平方米,陆河县约4000元/平方米,呈现“中心城区高于县域,沿海区域高于山区”的梯度分布。
从月度走势看,上半年受春节后传统旺季及深汕合作区规划预期升温影响,房价稳步上扬;下半年随着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,涨幅有所收窄,但全年未出现明显回调,市场情绪整体保持乐观。
区域房价差异及代表楼盘表现
汕尾房价区域分化显著,核心城区及沿海湾区板块凭借配套和资源优势,成为房价“领跑者”,以下是2017年主要区域房价及代表楼盘情况:
区域 | 均价(元/㎡) | 同比涨幅 | 代表楼盘及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
城区(含高新区) | 6800 | 13% | 保利金町湾(滨海高端盘,均价7500元/㎡)、星河湾(城区改善型,均价7200元/㎡) |
海丰县 | 5800 | 10% | 碧桂园·凤凰城(刚需热盘,均价6000元/㎡)、海景湾(县城核心区,均价6200元/㎡) |
陆丰市 | 4500 | 8% | 恒大城(品牌大盘,均价4800元/㎡)、陆丰碧桂园(县域刚需,均价4600元/㎡) |
陆河县 | 4000 | 6% | 华发四季(县城品质盘,均价4200元/㎡)、陆河碧桂园(均价4100元/㎡) |
城区作为汕尾政治、经济中心,商业、教育、医疗资源集中,加之高铁站、保利金町湾等大型项目带动,房价领跑全市;海丰县作为经济强县,县域购买力较强,房价稳居第二;陆丰、陆河县因经济发展水平和配套相对滞后,房价处于低位,但部分品牌房企入驻后,县域居住品质有所提升。
房价上涨驱动因素
2017年汕尾房价上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:一是交通基建利好,厦深高铁汕尾站日均发送旅客量同比增长20%,深汕西高速扩建工程加速推进,强化了汕尾与深圳、广州的时空联系,吸引珠三角外溢购房需求;二是深汕合作区规划预期,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改革落地,部分房企和购房者提前布局汕尾临深区域,推动滨海板块房价上涨;三是品牌房企进驻,保利、碧桂园、恒大等房企加大在汕尾的土地储备和项目开发,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营销力度,带动市场热度上升。
市场特点与潜在问题
2017年汕尾楼市呈现“新房去化快、二手房交易活跃”的特点,城区部分优质项目开盘去化率达80%以上,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约15%,但市场也存在隐忧:一是县域库存压力较大,陆丰、陆河县新房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,部分中小房企面临资金链压力;二是房价涨幅与居民收入增长不匹配,2017年汕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.2万元,房价收入比达19.4,高于国际合理区间(3-6倍),部分刚需群体购房压力加大。
相关问答FAQs
Q1:2017年汕尾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A1:2017年汕尾房价上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:一是交通改善,厦深高铁、深汕高速扩建提升了汕尾与珠三角的连接度,吸引外溢需求;二是深汕合作区规划预期,带动临深区域土地和楼市热度;三是品牌房企进驻,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营销力度刺激市场成交,汕尾本地城镇化推进和改善型需求释放也为房价提供了支撑。
Q2:2017年汕尾不同区域房价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?
A2:汕尾区域房价差异主要源于发展不均衡:城区作为核心区,配套完善、交通便利,且承接了部分外溢需求,房价最高;海丰县经济实力较强,县域购买力稳定,房价次之;陆丰、陆河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,配套和资源吸引力不足,房价处于低位,滨海湾区因自然资源优势,成为高端项目聚集地,进一步拉大了与县域的房价差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