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价又疯涨”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,不少城市二手房挂牌价单周跳涨5%,新房开盘日光现象重现,市场情绪从观望转向恐慌性购房,这种非理性上涨背后,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,也对经济和社会带来深远影响。

房价又疯涨

从市场表现看,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成为房价上涨的“领头羊”,据某机构监测数据,2023年第四季度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成都等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均超过6%,其中深圳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达13.7%,部分核心区域单价突破10万元/平方米,具体来看:

城市 新房价格同比涨幅 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
北京 2% 5%
上海 8% 9%
深圳 1% 7%
杭州 5% 2%
成都 9% 8%

房价疯涨并非偶然,其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,流动性宽松是直接推手,今年以来,央行多次降准降息,5年期LPR累计下调20个基点,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,使得购房成本显著下降,以贷款100万元、30年期为例,月供减少约120元,叠加银行放款速度加快,刺激了需求释放,供需错配是深层原因,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持续收紧,2023年北京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减少15%,而人口净流入导致新增住房需求年均超10万套,供需缺口达3万套以上,部分二线城市如杭州、成都,因产业集聚吸引年轻人口流入,住房需求集中爆发,但土地出让节奏未及时跟上,导致新房供不应求,第三,政策松绑预期强化了市场信心,2023年以来,全国超百城调整限购政策,一线城市也试点“认房不认贷”,释放了改善型需求,加之“保交楼”政策推进,购房者对期房交付的担忧缓解,信心回升,投资需求借机入场,股市波动、理财收益下行,使得房产被视为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,部分城市出现“代持”“假离婚”等规避限购的行为,进一步推高房价。

房价疯涨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,对刚需购房者而言,购房门槛显著提高,北京、深圳部分区域首付比例从30%升至40%,总价300万元的房屋,首付增加30万元,月供增加2000元,许多年轻人被迫“上车”或推迟婚育计划,对市场而言,房价过快上涨积累风险,2023年三季度,全国房价收入比达13.2,远超国际警戒线6,部分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,一旦政策收紧,可能出现“量价齐跌”,对经济而言,房地产关联上下游50多个行业,房价上涨短期内拉动建材、家电消费,但长期会挤压实体企业信贷资源,导致“脱实向虚”,社会层面,财富分配效应加剧,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资产增值,而无房群体购房难度加大,可能引发社会焦虑。

房价又疯涨

稳定房价需多管齐下,短期应加强预期管理,明确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对热点城市实施“限价、限贷、限售”组合拳,打击投机性购房;中期需增加土地供应,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,2024年全国计划筹建保障性住房200万套,缓解供需矛盾;长期应加快租赁市场建设,推动“租购并举”,培育住房新消费模式。

FAQs

  1. 房价疯涨对刚需购房者有什么建议?
    答:刚需购房者应理性评估自身经济能力,优先选择交通便利、配套成熟的刚需户型,避免盲目追求“学区房”或“概念盘”,同时关注政策动向,在房贷利率下行期适时入市,可考虑“先租后买”,通过租赁过渡积累首付,减轻短期资金压力。

    房价又疯涨

  2. 未来房价会继续疯涨吗?
    答:未来房价走势将呈现“分化”特征,一线城市因人口持续流入、资源集中,房价可能稳中有升,但涨幅将受政策严格调控;三四线城市因人口流出、库存高企,房价大概率保持平稳或小幅回落,国家“因城施策”基调下,全面暴涨的可能性较低,市场将向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目标回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