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深化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全面落地的一年,在这一宏观基调下,全国房价整体呈现“稳中有降、区域分化”的态势,市场从过去的普涨转向结构性调整,政策调控、市场供需、信贷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,共同塑造了当年的房价图景。
政策调控深化:“房住不炒”定位下的精准施策
2018年,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“高压”态势,核心目标直指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、防范市场风险”,中央层面,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“健全地方主体责任和差异化调控机制”,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“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,坚持因城施策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”,10月住建部提出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的“三稳”目标,成为此后调控的核心导向。
地方层面,“因城施策”细化落地:一线及强二线城市(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等)通过加码限购、限贷、限售政策,抑制投机需求,例如北京将离婚购房限贷期限缩短至1年,深圳要求二手房成交价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;三四线城市则因棚改货币化安置退坡,部分城市(如潍坊、洛阳)开始试探性放松限购,但整体仍以“稳”为主,租赁市场建设加速,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发展住房租赁市场,特别是长期租赁”,多地推出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,分流购房需求。
市场整体表现:涨幅收窄,区域分化加剧
全国房价整体趋稳,涨幅明显回落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8年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.1%,涨幅较2017年回落1.1个百分点;二手住宅同比上涨4.8%,回落1.2个百分点,从月度走势看,房价涨幅呈“前高后低”态势:1-4月受春节效应及前期需求释放影响,房价环比涨幅维持在0.5%左右;5月起随着调控政策持续发酵,涨幅逐月收窄,12月新房价格环比仅上涨0.1%,二手住宅环比持平,市场进入“低温”运行状态。
区域分化显著:一线趋稳,二线冷暖不均,三四线承压
- 一线城市:受严格调控政策及高基数影响,房价整体平稳,北京、上海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.5%、3.2%,较2017年回落3-4个百分点;深圳二手房价同比微涨1.8%,广州则因供应充足,房价同比持平。
- 二线城市:分化明显,强二线城市(如杭州、成都、西安)因人口流入、产业支撑,房价仍保持上涨,全年新房涨幅在6%-8%之间,其中杭州同比上涨7.6%,西安上涨7.2%;弱二线城市(如沈阳、长春)因人口外流、库存高企,房价涨幅不足2%,部分城市(如唐山)甚至出现下跌。
- 三四线城市:受棚改货币化安置退坡影响,市场热度快速降温,2018年全国棚改开工量580万套,较2017年下降15.6%,货币化安置比例从80%降至60%,导致需求端支撑减弱,三四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从2017年的7.8%回落至4.5%,其中廊坊、燕郊等环京区域房价同比下跌10%-15%,部分库存高城市(如潍坊、南阳)房价出现“量价齐跌”。
市场交易:销售面积负增长,销售额增速放缓
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.2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1.3%,为201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;销售额15万亿元,同比增长6.5%,增速较2017年回落3.2个百分点,分城市看,一线城市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.3%,二线城市下降3.2%,三四线城市则因棚改余温,仍增长2.1%,但增速较2017年回落8.5个百分点。
核心影响因素:政策、供需、信贷的三重博弈
政策调控:“堵后门、开前门”抑制投机
2018年调控政策从“需求端抑制”向“供给端优化”延伸,需求端,限购、限贷政策持续收紧,全国超过100个城市调整了购房政策,部分城市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60%以上;供给端,加大住宅用地供应,尤其是租赁住房用地,全年全国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加5.8%,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占比提升至15%。
供需关系:库存分化与人口流动重构市场格局
库存方面,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升至18个月(警戒值为12个月),而一线城市去化周期仅6个月,供需失衡导致房价分化,人口方面,2018年常住人口净流入超10万的城市有18个(如杭州、深圳、成都),这些城市购房需求支撑房价;而人口净流出城市(如东北、部分中西部城市)则因需求萎缩,房价承压。
信贷环境:房贷利率上行,购房成本增加
2018年央行5次定向降准,但房地产信贷仍偏紧,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从5.43%升至5.69%,二套房贷利率从5.96%升至6.17%,部分银行甚至暂停二手房贷款,购房成本上升叠加市场预期转弱,导致刚需购房节奏放缓,投机需求基本退出市场。
从“高速增长”到“平稳健康”的转折点
2018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“转折年”,在“房住不炒”定位下,房价告别普涨,市场回归居住属性,区域分化、政策调控、供需关系成为影响房价的核心变量,这一年的调整为后续市场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,但也暴露了三四线城市库存高、依赖土地财政等问题,为后续“因城施策”精准调控留下空间。
相关问答FAQs
问题1:2018年“房住不炒”政策对购房者行为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?
解答:“房住不炒”政策通过抑制投机需求、引导合理住房消费,深刻改变了购房者行为,一是投机需求大幅减少,2018年一线城市投资性购房占比从2017年的25%降至12%,二线城市从30%降至18%;二是购房者更趋理性,观望情绪加重,购房决策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,更关注地段、配套等居住属性;三是杠杆率下降,首套房购房者贷款占比从65%升至75%,贷款成数普遍降至70%以下,减少高杠杆风险。
问题2:2018年三四线城市房价为何出现明显分化,后期走势如何?
解答:2018年三四线城市房价分化主要源于“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差异”和“产业支撑能力差异”,棚改大省(如河南、山东)因货币化安置比例仍较高,房价涨幅保持在4%-6%;而棚改退坡明显地区(如河北、东北)则因需求锐减,房价下跌5%-10%,产业方面,有特色产业(如长三角制造业、珠三角电子信息)的三四线城市,人口流入支撑房价;而产业单一、人口外流的城市(如资源型城市)则面临库存压力,后期走势上,棚改退坡叠加人口流动趋势,三四线城市房价将延续“强者恒强、弱者恒弱”的分化格局,部分库存高城市可能通过“降价去库存”实现市场出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