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桷山居坐落于城市近郊的低密山居社区,依托原生黄桷树林与山地地形,打造“建筑生长于自然”的居住理念,其户型图设计以“因地制宜、功能适配、景观共生”为核心,充分考虑山地建筑的空间特性与当代人的生活需求,通过错层布局、退台设计、庭院渗透等手法,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有机融合,以下从设计理念、典型户型解析及核心优势三方面,详细解读黄桷山居的户型图设计逻辑。

黄桷山居 户型图

户型设计理念:山地地形的创新回应

黄桷山居的户型设计并非简单的平面复制,而是对山地地形的深度适配,项目整体依坡地而建,高差约15米,户型图通过“台地式布局”化解坡度限制:住宅沿等高线错落排布,形成“大台地+小平台”的空间结构,每栋建筑均通过入户台阶与连廊衔接,既减少土方开挖,又创造出丰富的垂直景观视野。

在功能规划上,户型图强调“动静分区、公私分离、全龄友好”:公共活动区(客餐厨)多设置于朝向景观面的一层或二层,引入自然光与通风;私属区(卧室)则注重安静与私密性,通过走廊或缓冲空间与公共区隔断,针对山地多雨、湿度较大的特点,所有户型均采用“底层架空+透气构造”设计,架空层作为风雨连廊与共享庭院,增强居住舒适度。

景观渗透是户型图的另一核心逻辑,每个户型均通过“窗-庭-露台”三级景观体系,将黄桷树、远山、溪流等自然元素引入室内:客厅采用落地全景窗,卧室配备观景飘窗,顶层户型设置退台露台,甚至部分户型通过内庭院实现“四明空间”(明厨、明卫、明厅、明卧),让自然成为生活的背景板。

典型户型图深度解析

黄桷山居的户型覆盖建面约89-158㎡的多元产品线,从刚需三房到改善叠拼,每种户型均针对不同家庭需求定制,以下通过表格对比三类核心户型基本信息,并结合户型图细节展开说明。

(一)户型基本信息对比

户型名称 建筑面积 房间配置 朝向 核心特色
A户型(平层) 89㎡ 三房两厅一卫 南北通透 LDKB一体化、小三房极致利用
B户型(洋房) 125㎡ 四房两厅两卫 南向面宽大 双阳台设计、主卧套间、灵动空间
C户型(叠拼下叠) 158㎡ 五房三厅三卫 多朝向 下沉庭院、露台、负一层多功能房

(二)A户型:89㎡三房——小户型的“空间魔术”

A户型为6-11层的平层洋房,户型图呈“竖厅”布局,强调空间利用率与功能性,入户后是约4㎡的玄关,设置嵌入式收纳柜,满足鞋帽、杂物存放需求;玄关右侧为客餐厨一体化公共区,客厅开间约3.8米,连接南向6.2米宽的观景阳台,阳台外侧为社区黄桷树景观带,视觉通透无遮挡。

厨房为U型布局,约5㎡的操作台面预留冰箱位,与餐厅仅一墙之隔,动线流畅;餐厅连接客厅,形成LDKB(客餐厨阳台)一体化空间,增强家庭互动性,卧室分布在户型北侧,主卧带约2.7米宽飘窗,可改造为梳妆区或休闲角;两个次卧均预留衣柜位,最小次卧面积约8㎡,可满足儿童房或书房需求,卫生间采用“三段式干湿分离”,洗手间干区独立于门外,湿区配备淋浴区、马桶区,小空间也能实现多人同时使用。

设计亮点:通过“竖厅+长阳台”压缩过道面积,将得房率提升至约85%;飘窗与收纳柜的巧妙结合,实现“零浪费”空间。

黄桷山居 户型图

(三)B户型:125㎡四房——改善家庭的“舒适升级”

B户型为8层洋房的一层带庭院户型,户型图采用“横厅+双阳台”设计,南向面宽约10.5米,客厅开间4.5米,连接7米宽的景观阳台,阳台外侧为私家庭院,种植黄桷树、三角梅等本地植物,形成“空中花园”。

入户为独立玄关,左侧为约6㎡的入户花园,可作为过渡空间或种植区;右侧是客餐厨区,客厅与餐厅之间无承重墙,可灵活调整布局(如拆除隔断形成LDKB大平层),厨房为封闭式设计,约7㎡的操作区配备中岛台,兼具备菜与西式简餐功能。

卧室分布在户型北侧,主卧为套间设计,含独立卫生间(配浴缸)、衣帽间及约3米宽观景飘窗,飘窗正对社区中央水景;次卧均带飘窗,其中一个次卧与相邻书房可打通,改造为“儿童房+活动区”,适应孩子成长需求,卫生间为双设计,公卫干湿分离,主卫配备智能马桶与镜柜。

设计亮点:南向双阳台(景观阳台+生活阳台)区分功能,庭院与室内通过推拉门连通,实现“庭院即客厅”的延伸感;主卧套间与独立衣帽间,提升改善型居住的私密性与舒适度。

(四)C户型:158㎡叠拼下叠——山居生活的“场景融合”

C户型为叠拼产品的下叠,户型图利用山地高差设计“负一层+一层+二层”三层空间,总赠送面积约60㎡(含庭院、露台、负一层),实际使用面积超200㎡。

负一层为多功能休闲区,约20㎡的下沉庭院引入自然光,可改造为茶室、影音室或储藏室;北侧为两间多功能房,可做老人房、健身房或收藏室,配备独立卫生间,一层为公共活动区,入户是约15㎡的入户庭院,种植黄桷树与草坪,形成“前庭后院”格局;客餐厨区为LDKB一体化,客厅开间5.2米,连接8米宽的落地窗,正对社区远山景观;厨房为中西双厨设计,中厨U型操作台,西厨岛台连接餐厅,适合家庭聚会。

二层为私属休息区,主卧套间配备衣帽间、独立卫生间(配双台盆)及约15㎡的露台,露台可搭建花架或观景台;次卧均带独立卫生间,其中一个次卧连接约8㎡的阳台,俯瞰社区中央园林。

黄桷山居 户型图

设计亮点:利用山地地形打造“下沉庭院+入户庭院+屋顶露台”三级庭院体系,实现“每层有景、每户有院”;负一层与一层通过旋转楼梯连接,空间层次丰富,满足多代同堂的居住需求。

户型图的核心优势归纳

黄桷山居的户型图设计通过三大优势,重新定义山地居住体验:

  1. 地形适配性:错层布局与退台设计最大化利用山地高差,减少土方工程与建筑成本,同时创造出“台地景观”“下沉庭院”等独特空间;
  2. 功能全龄化:从A户型的“小三房紧凑型”到C户型的“五房叠拼”,覆盖刚需到改善全周期,且所有户型均预留适老化改造空间(如无障碍通道、扶手点位);
  3. 自然渗透性:通过“窗-庭-露台”三级景观体系,将黄桷树、山风、阳光引入室内,实现“建筑与自然共生”的生态居住理念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题1:黄桷山居的户型是否考虑了山地气候的适应性?
解答:是的,所有户型均针对山地气候优化设计,采用“南北通透+穿堂风”布局,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夏季高温影响;屋顶为坡屋顶设计,排水坡度达30%,有效应对多雨天气;外墙采用本地石材与保温涂料,兼具隔热防潮与自然质感,提升居住舒适度。

问题2:叠拼户型的庭院和露台是否计入产权面积?后期使用是否有限制?
解答:叠拼户型的庭院与露台为“赠送空间”,不计入产权面积,但使用权归属业主所有(具体以购房合同为准),后期使用需遵守社区物业管理规定,如不得搭建永久性建筑、不得破坏绿化等,但可进行软装布置(如铺设木地板、搭建花架、放置户外家具等),确保整体社区环境协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