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深化的一年,“房住不炒”的定位逐渐明确,但三四线城市在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的推动下,市场热度持续升温,潮州作为粤东地区的传统地级市,其房地产市场在这一年也呈现出明显的量价齐涨态势,房价水平较往年有显著提升,区域分化、政策影响及市场供需变化成为当年楼市的关键词。
从整体房价水平来看,2017年潮州新房市场均价维持在5000-7000元/平方米的区间,其中湘桥区作为主城区,凭借成熟的配套和区位优势,房价领跑全市,均价普遍在6500-8000元/平方米;潮安区受产业新城建设及外溢需求影响,均价约4500-6000元/平方米;饶平县作为县域市场,房价相对较低,主流区间在3500-5000元/平方米,二手房市场方面,由于次新房供应增加及改善型需求释放,价格与新房差距逐步缩小,湘桥区优质学区房或次新小区二手房价格甚至反超新房,达到7000-9000元/平方米,与2016年相比,全市新房均价同比涨幅约12%-15%,其中下半年涨幅更为明显,部分热门楼盘单月涨幅甚至超过5%。
区域分化是2017年潮州楼市的显著特征,湘桥区的老城区(如太平街道、西新街道)凭借密集的教育、医疗、商业资源,成为购房者首选,尤其是凤新大道、潮州大道沿线的楼盘,因交通便利及规划利好,开盘即受追捧;桥东片区随着市政府东迁规划的推进,土地供应增加,新兴住宅项目均价普遍在6000-7000元/平方米,但配套完善度仍待提升,潮安区的庵埠镇、彩塘镇受不锈钢产业经济带动,本地购买力较强,房价涨幅达15%以上;古巷镇则因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外来务工人口,刚需房成交量显著增长,饶平县的黄冈镇作为县城中心,房价稳定在4000元/平方米左右,但乡镇市场因人口外流,去化周期较长,房价涨幅不足5%。
政策因素对2017年潮州房价的影响不容忽视,全国层面,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在三四线城市加速落地,潮州当年棚改任务约1.2万套,货币化安置比例达60%,直接释放了大量购房需求,尤其是主城区的拆迁户成为市场主力,信贷政策方面,首套房贷款利率普遍维持基准利率或上浮5%,首付比例最低20%,降低了购房门槛;而房贷审批速度加快,部分银行甚至出现“放款快”的现象,进一步刺激了需求释放,土地市场方面,2017年潮州共出让住宅用地约35宗,成交总价约45亿元,同比上涨30%,其中湘桥区一宗地块楼面价突破4000元/平方米,创下历史新高,直接推高了周边项目定价预期。
供需关系的变化也是房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,2017年潮州商品房供应面积约180万平方米,同比仅增长8%,而受棚改需求、返乡置业及改善型需求集中释放影响,成交量达220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22%,供需缺口导致库存去化周期从2016年的12个月缩短至8个月,部分热门楼盘去化率超90%,从购房者结构看,本地刚需占比约55%,改善型需求25%,外地投资及返乡置业需求20%;年龄层以25-35岁为主,购房目的以自住和子女教育为主,投资性需求相对较少,市场整体较为理性。
房价快速上涨也带来一定隐忧,部分区域出现“地王”效应,开发商定价趋高,超出普通购房者承受能力;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激增,但成交价与挂牌价差距拉大,议价空间扩大,反映出市场后劲不足;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入有限,长期房价上涨缺乏人口支撑,市场波动风险逐渐显现。
2017年潮州房价的上涨,是全国政策导向、区域经济基础及市场供需共同作用的结果,既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,也对后续调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,随着2018年调控政策向三四线城市延伸,潮州楼市逐渐回归理性,房价涨幅也逐步趋稳。
相关问答FAQs
Q1:2017年潮州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A1:2017年潮州房价上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:一是政策推动,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在潮州加速落地,释放了大量拆迁购房需求;二是信贷环境宽松,首套房首付比例低、利率优惠,降低了购房门槛;三是供需失衡,当年商品房供应增长缓慢(同比增8%),而成交量大幅增长22%(达220万平方米),库存去化周期缩短,推动价格上行,土地市场“地王”频现也强化了房价上涨预期。
Q2:2017年潮州不同区域房价差异为何较大?
A2:区域差异主要源于配套、产业及规划的不均衡,湘桥区作为主城区,教育、医疗、商业资源密集,区位优势显著,房价领跑全市(6500-8000元/平方米);潮安区受不锈钢产业经济带动,本地购买力较强,房价涨幅明显;饶平县作为县域市场,人口外流严重,需求不足,房价相对较低(3500-5000元/平方米),桥东片区因市政府东迁规划推进,新兴项目价格较高,但配套完善度仍待提升,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分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