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期,房价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,不同城市、不同区域、不同产品类型之间的价格差异持续拉大,整体来看,在“房住不炒”定位下,政策环境持续宽松,各地因城施策力度加大,但市场信心恢复仍需时间,房价整体呈现“稳中有降、局部企稳”的态势,以下从全国整体数据、城市等级分化、区域特点、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差异、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等方面,对当前房价信息进行详细分析。
全国房价整体数据:同比环比双降,但降幅收窄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3年1-12月,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平均降幅较2022年收窄,同比下降的城市数量有所减少,具体来看,2023年12月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39个,比2023年5月(58个)减少19个;同比下降的城市有55个,但降幅较2023年初收窄1-2个百分点,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53个,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2个,但环比和同比降幅均呈现“逐月收窄”趋势。
从绝对价格水平看,2023年12月,全国70城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约为1.05万元/㎡,较2022年末下降约3.2%;二手住宅平均价格约为0.98万元/㎡,较2022年末下降约4.5%,一线城市房价表现相对抗跌:2023年12月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,同比上涨0.4%;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1%,同比下降1.4%,成为唯一保持同比正增长的城市等级,二三线城市则普遍面临调整压力,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.1%和2.8%,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下降2.8%和3.7%。
城市等级分化:一线城市“稳中有升”,三四线“量价齐跌”
城市能级成为决定房价走势的核心因素,当前房价分化呈现“金字塔”结构:一线城市作为经济、人口、资源的集聚地,房价具备较强支撑;二线强省会及核心都市圈城市凭借虹吸效应,房价相对坚挺;三四线城市则受库存高企、人口流出等因素影响,调整压力持续加大。
一线城市: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整体保持稳定,核心区域甚至出现小幅上涨,2023年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为5.8万元/㎡,同比微涨0.5%,其中核心区(东城、西城、海淀)二手房价格同比上涨2%-3%,而远郊区(延庆、密云)则同比下降约5%,上海2023年新房成交均价6.2万元/㎡,同比上涨1.8%,内环内新房价格普遍突破10万元/㎡,而外郊环部分区域价格回调至4-5万元/㎡。
二线城市:分化明显,杭州、成都、南京、合肥等强省会及长三角、珠三角核心城市房价表现较强,而东北、西北部分二线城市则持续承压,杭州2023年新房成交均价2.8万元/㎡,同比上涨2.3%,但郊区(如富阳、临安)价格下降约8%;成都新房均价1.6万元/㎡,同比持平,但主城区价格微涨1%,郊区下降5%,相比之下,沈阳2023年新房均价0.9万元/㎡,同比下降6.5%,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5万套,创历史新高,部分区域议价空间超过10%。
三四线城市:房价普遍进入“买方市场”,库存去化周期较长,山东潍坊2023年新房均价0.7万元/㎡,同比下降7%,部分楼盘推出“首付分期、总价减10万”等促销措施;河南洛阳二手房均价0.9万元/㎡,同比下降8%,成交量较2021年峰值下滑约40%,据中指研究院数据,2023年三四线新房库存去化周期普遍超过20个月,远超12个月的合理区间,部分城市甚至超过30个月,价格下行压力显著。
区域特点:长三角韧性最强,东北西北调整最深
从区域维度看,长三角、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群房价表现相对坚挺,而东北、西北、西南部分区域则调整幅度较大。
长三角地区: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,长三角城市群(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苏州、合肥等)凭借产业基础和人口流入优势,房价整体呈现“核心城市稳、周边城市分化”的特点,2023年长三角新房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.5%,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(-3.2%),其中上海、杭州、苏州新房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.8%、2.3%、0.5%,而安徽阜阳、江苏连云港等三四线城市则同比下降6%-8%。
珠三角地区:深圳、广州、佛山、东莞等城市房价分化明显,核心城市(深圳、广州)价格稳定,外围城市(佛山、东莞)则受产业转移和供应增加影响,价格有所回调,2023年深圳新房均价5.6万元/㎡,同比持平,但二手房均价5.3万元/㎡,同比下降2%;东莞新房均价1.8万元/㎡,同比下降4.5%,部分临深片区楼盘价格降幅超过10%。
东北地区:受经济增速放缓、人口持续流出影响,东北三省(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)房价整体处于下行通道,2023年沈阳、大连、长春、哈尔滨四城新房均价同比下降6%-8%,其中哈尔滨新房均价0.85万元/㎡,同比下降9%,二手房挂牌量超8万套,平均成交周期长达12个月。
西北地区:西安作为西北核心城市,房价表现相对较强,2023年新房均价1.5万元/㎡,同比持平,但兰州、西宁等城市则面临较大调整压力,兰州新房均价0.85万元/㎡,同比下降7%,成交量较2020年下滑约50%。
新房与二手房市场:新房“以价换量”,二手房“挂牌激增”
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呈现不同特点:新房市场在“保交楼”政策支持下,供应充足,房企普遍采取“低开高走”或“直接降价”策略以加速回款;二手房市场则因挂牌量激增、业主信心不足,价格调整幅度更大,市场流动性偏弱。
新房市场: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.1亿㎡,同比下降8.5%,销售额10.7万亿元,同比下降6.5%,但降幅较2022年收窄,房企为加速去化,普遍推出折扣优惠,据中指研究院数据,2023年100家典型房企的楼盘平均折扣力度达到9.2折(即总价优惠8%),部分三四线城市楼盘折扣甚至低至8折,郑州某房企推出“首付10%、总价减15万”活动,开盘当天去化率超70%;长沙部分楼盘推出“买房送车位、物业费减半”等促销,价格实际下降约5%。
二手房市场:2023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面积约4.3亿㎡,同比下降5.2%,但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提升至38.7%,创历史新高,挂牌量方面,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普遍大幅增加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合计突破80万套,其中北京达25万套,较2020年增长120%;成都、杭州、南京等二线城市挂牌量也均突破10万套,挂牌量激增导致二手房价格下行压力加大,2023年12月,70城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.8%,降幅较新房(1.1%)高出1.7个百分点,部分城市二手房“议价空间”超过10%,例如杭州某学区房挂牌价800万元,实际成交价720万元,议价率10%。
影响房价的核心因素
当前房价走势是政策、供需、经济、人口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具体包括以下方面:
-
政策环境:2023年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宽松,超300个城市出台优化措施,包括降低首付比例(首套最低15%、二套最低25%)、下调房贷利率(首套3.8%、二套4.2%)、取消限购(如东莞、佛山全面取消限购)、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,但政策效果呈现“边际递减”,尤其是对三四线城市,因缺乏产业和人口支撑,宽松政策对房价提振作用有限。
-
供需关系:供应端,2023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.7亿㎡,同比增长19%,其中三四线城市待售面积占比超60%,库存去化压力较大;需求端,居民购房意愿受收入预期、房价下跌预期等因素影响,2023年全国居民购房意愿为16.2%,较2021年下降8.3个百分点,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释放不足。
-
经济与人口: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居民收入和购房能力,2023年全国GDP增长5.2%,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.1%,购房预算受限;人口方面,2023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-1.48‰,连续两年负增长,人口向核心城市群集聚的趋势加剧,导致非核心城市购房需求萎缩。
-
金融环境:虽然房贷利率处于历史低位,但银行信贷额度向优质房企和刚需倾斜,普通购房者贷款难度仍存,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,导致购房者对期房交付的担忧加剧,更倾向于购买二手房,进一步分流新房需求。
未来展望:分化加剧,“稳中有降”仍是主基调
展望2024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或将继续呈现“分化加剧、逐步企稳”的态势,具体表现为:
- 城市分化: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凭借产业、人口、资源优势,房价有望企稳甚至小幅上涨,尤其是核心区域的高端住宅;三四线城市则可能继续调整,部分库存高企的城市房价降幅或扩大。
- 产品分化:优质学区房、地铁房、低密度住宅等“稀缺性”产品价格相对坚挺,而远郊、配套不足的普通住宅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行。
- 政策方向:预计2024年政策将延续“托而不举”基调,进一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,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、推进“以旧换新”、优化房地产信贷等,但“房住不炒”底线不会突破,房价难现大涨大跌。
2023年主要城市房价水平对比表
城市等级 | 代表城市 | 新房均价(元/㎡) | 二手房均价(元/㎡) | 环比涨跌幅(%) | 同比涨跌幅(%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一线城市 | 北京 | 62000 | 58000 | 0 | +0.5 |
上海 | 62000 | 55000 | +0.2 | +1.8 | |
广州 | 35000 | 32000 | -0.3 | -1.2 | |
深圳 | 56000 | 53000 | -0.1 | -2.0 | |
二线城市 | 杭州 | 28000 | 35000 | +0.5 | +2.3 |
成都 | 16000 | 18000 | 0 | 0 | |
沈阳 | 9000 | 8500 | -0.8 | -6.5 | |
三四线城市 | 山东潍坊 | 7000 | 6800 | -0.6 | -7.0 |
河南洛阳 | 9000 | 9000 | -0.5 | -8.0 |
相关问答FAQs
Q1:现在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?
A:是否适合买房需结合个人需求、城市选择和资金状况综合判断,对于刚需购房者(如首次置业、婚房需求),若所在城市为一线或强二线城市,且具备稳定收入和支付能力,可考虑在政策宽松期(如低利率、低首付)入手,尤其是核心区域的优质房产;对于投资性购房者,需谨慎,当前房价分化加剧,非核心城市房产增值空间有限,甚至存在下跌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人口流入、产业支撑强的城市群核心城市。
Q2:未来房价会大涨还是大跌?
A:从政策导向和市场基本面看,未来房价“大涨大跌”的可能性均较小。“大涨”方面,“房住不炒”仍是长期定位,中央多次强调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,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概率低;“大跌”方面,一线城市及核心城市具备较强支撑,三四线城市虽有调整压力,但政策托底(如保交楼、支持刚需)将避免市场断崖式下跌,整体来看,房价将呈现“核心城市稳中有升、非核心城市稳中有降”的分化态势,市场逐步向“供需平衡、价格合理”的健康状态过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