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上海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快速上涨到政策调控趋稳的复杂走势,全年房价呈现“前高后稳”的波动特征,成为全国楼市调控的典型样本,年初,在2015年降准降息、购房松绑等政策累积效应下,上海楼市延续2015年四季度热度,成交量价齐升,1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252万平方米,环比增长45%,价格指数环比涨幅达3.2%,核心区域如浦东、静安等板块二手房单价普遍突破10万元/平方米,部分学区房甚至出现“日涨万元”现象,市场情绪高涨,投资投机需求显现。

上海房价走势2016

为抑制过热市场,上海于3月25日出台“沪六条”调控政策,内容涵盖限购升级(非本市户籍家庭购房需连续缴纳个税或社保满5年,此前为满2年)、差别化信贷(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%,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不低于70%)、加强土地供应和市场监管等,政策效果立竿见影,二季度市场迅速降温:4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骤降至135万平方米,环比下降46%,价格指数涨幅收窄至0.8%,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区域如闵行、宝山出现业主降价抛盘现象,随着政策持续发酵,三季度市场进入观望期,成交量维持在低位,房价基本趋稳,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环比涨幅不足0.5%,二手房议价空间扩大,平均议价比例从年初的3%升至5%。

四季度,在房企年底冲刺业绩及“930”全国性信贷政策微调(如首套房利率折扣扩大)影响下,市场情绪略有回暖,但受制于限购限贷严格约束,房价并未出现明显反弹,反而呈现“核心区坚挺、郊区分化”格局,内环内新房价格同比上涨15%,而远郊如金山、崇明等区域价格同比涨幅不足5%,部分高库存板块甚至出现回调,全年来看,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20.9%,涨幅较2015年扩大8.5个百分点,但下半年涨幅较上半年收窄12个百分点,市场逐步回归理性。

从影响因素看,政策调控是主导2016年上海房价走势的核心变量。“沪六条”通过提高购房门槛和信贷成本,有效抑制了投机需求,使市场投资客比例从年初的35%降至年末的15%,土地市场的高温也对房价形成间接推动,2016年上海土地出让金达2200亿元,创历史新高,部分地块楼板价超过周边房价的60%,开发商成本压力传导至新房定价,2016年国内货币环境相对宽松,M2增速达11.3%,部分资金仍通过资产配置流入楼市,尤其是学区房、高端公寓等稀缺产品,成为资金避风港,支撑核心区域房价坚挺。

上海房价走势2016

2016年上海房价走势分季度变化概览:

季度 环比涨幅 同比涨幅 成交面积(万㎡) 政策与市场特点
一季度 2% 5% 658 政策空窗期,量价齐升,投资需求涌入
二季度 8% 3% 412 “沪六条”出台,市场急速降温
三季度 4% 1% 385 观望情绪浓厚,房价趋稳
四季度 6% 9% 426 年底房企冲刺,区域分化加剧

归纳来看,2016年上海房价走势是政策调控与市场博弈的结果,上半年过热上涨被有效遏制,下半年在严格政策约束下逐步企稳,体现出“房住不炒”调控思路的初步实践,也为后续楼市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FAQs
Q1:2016年上海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A1: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:一是政策宽松累积效应,2015年降准降息及购房松绑释放了前期积压需求;二是投资投机需求涌入,尤其学区房、核心区房产因稀缺性成为资金配置重点;三是土地市场高热,地价快速上涨推动房企提高新房定价,成本传导至房价端。

上海房价走势2016

Q2:“沪六条”政策出台后,上海房价走势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?
A2:“沪六条”出台后,上海房价呈现“量价齐跌→趋稳→区域分化”的变化:成交量从4月起断崖式下跌,二季度环比一季度降幅超37%;价格涨幅从3月的3.2%收窄至4月的0.8%,下半年基本趋稳;内环内等核心区因需求支撑仍小幅上涨,远郊高库存区域则出现价格回调,市场分化加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