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手房串串,是二手房交易中对部分不良中介的俗称,区别于持有正规营业执照、在住建部门备案的房产中介,他们通常无固定经营场所、无正规资质,通过“打游击”方式介入买卖双方交易,利用信息差、合同漏洞等手段赚取高额差价或服务费,本质是游离在监管之外的“灰色中介”,近年来因纠纷频发成为二手房市场乱象的典型代表。

二手房串串

二手房串串的常见操作手段

二手房串串的核心目标是最大化牟利,其操作手段隐蔽且多样,主要可通过以下表格梳理:

操作手段 具体操作 典型案例
隐瞒房屋真实信息 隐瞒房屋抵押、查封、凶宅、学区名额占用、质量问题(如漏水、 structural damage),或夸大装修、配套优势(如虚假“学区房”“地铁房”) 某串串将抵押房包装成“无瑕疵房源”,买家过户时因房屋被查封导致交易失败,定金无法追回
虚报价格赚取差价 对卖家报低价(称“快速卖房”),对买家报高价(称“市场紧缺”),中间差价(通常5万-20万)落入自己腰包 卖家委托串串以300万出售,串串以350万卖给买家,差价50万未入双方账户,卖家实际到手仅290万
设定“阴阳合同” 签两份合同:一份低价用于过户(避税),一份高价实际成交,低价合同可能导致买家税费增加,高价合同可能被用于欺诈 为避税签“阴阳合同”,过户价200万(实际成交300万),后续卖家主张按过户价分割房款,买家多缴税费
诱导使用资金监管漏洞 诱导买卖双方将房款直接打入其个人账户或第三方账户,而非银行资金监管账户,卷款跑风险 串串以“快速到账”为由,要求买家将500万房款打入其个人账户,随后失联,买家房财两空
中途加价或威胁毁约 在交易中途以“卖家加价”“买家补税费”“关系疏通费”等名义索要额外费用,否则不配合过户或制造交易障碍 买家已支付定金10万,串串以“卖家反悔”为由,要求再加价20万才继续办理,否则不退还定金

二手房串串的危害

二手房串串的存在,对买卖双方、市场秩序均造成多重危害:
对买家而言,不仅可能因信息差支付高于市场价的价格(如“学区房”虚假宣传导致多花数十万),还可能买到问题房(如凶宅、抵押房),甚至因资金被挪用导致房财两空;对卖家,被低价收购后被迫接受不合理条件,或因“阴阳合同”面临税务稽查风险(如被税务局追缴税款及滞纳金);对市场秩序,其破坏公平交易环境,加剧买卖双方信任危机,长期来看推高交易成本,阻碍二手房市场健康发展。

如何识别二手房串串

识别二手房串串需从细节入手,重点关注以下特征:

二手房串串

  1. 沟通时“口头承诺多,书面保障少”:如承诺“零中介费”“包过户”“低首付”等,但拒绝将承诺写入书面合同,或以“行业惯例”为由规避责任;
  2. 收费标准模糊且无正规发票:以“信息费”“茶水费”“关系费”等名目收取额外费用(通常高于正规中介佣金1-3倍),且拒绝提供正规发票,仅开具收据;
  3. 推动“个人账户”收付款:以“方便快捷”为由,要求将定金、房款直接打入其个人账户或第三方公司账户(非监管账户),而非银行资金监管账户;
  4. 资质缺失且经营不稳定:无法提供营业执照、住建部门备案证明,或经营场所为临时租用(如茶楼、咖啡馆),频繁更换联系方式和办公地点;
  5. 回避关键信息核实:对房屋产权年限、抵押状态、查封情况等核心信息含糊其辞,拒绝陪同买家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档案,或以“内部关系”为由阻止实地查验。

防范二手房串串的措施

避免陷入二手房串串陷阱,需从“选、查、签、付”四个环节严格把控:

  1. 选正规中介:优先选择全国连锁品牌中介(如链家、贝壳)或当地头部中介,通过“住建局官网”“信用中国”等渠道核实其营业执照、备案资质,拒绝“路边中介”“熟人介绍的串串”;
  2. 多方核实信息: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房屋产权、抵押、查封情况(官方查询流程:携带身份证、房屋产权证到窗口或线上申请),实地走访小区物业、邻居了解真实居住体验,参考贝壳、安居客等平台历史成交价(警惕“虚高挂牌价”);
  3. 细化合同条款:所有承诺(如税费承担、交房时间、家具家电清单、户口迁出时间)必须写入《存量房买卖合同》(使用住建局范本),明确违约责任(如“逾期过户每日赔付总房款0.1%”),拒绝“补充协议”“口头承诺”;
  4. 坚持资金监管:房款必须存入银行或第三方资金监管账户(如建行“交易通”、支付宝“房产监管”),按“定金→首付款→银行批贷→尾款”分步释放,过户完成后按约定打入卖家账户,拒绝任何形式的“现金交易”“直接转账”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二手房串串和正规中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?
A1:核心区别在资质、收费模式、交易安全三方面,资质上,正规中介有固定经营场所、营业执照和住建备案,接受部门监管;“串串”无资质,游击操作,监管盲区多,收费上,正规中介明码标价(佣金一般为成交价1%-2%,双方各承担一半),提供正规发票;“串串”常以“信息费”“茶水费”等名目收取高额费用(可能超5%),无发票,交易安全上,正规中介强制资金监管,合同规范;“串串”诱导绕过监管,合同漏洞多,资金风险高。

Q2:如果已经遇到“串串”吃差价,该怎么维权?
A2:第一步,立即停止交易,收集证据(包括差价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、承诺录音、“串串”身份信息等);第二步,向当地住建委(房产管理局)、市场监管局投诉,提交“串串”无资质经营、吃差价的证据,要求查处并调解;第三步,若协商不成,可向法院起诉,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一百五十一条(显失公平)主张撤销或变更合同,要求返还差价并赔偿损失(需证明存在欺诈或重大误解);第四步,若涉及诈骗(如卷款跑路),立即报警,由公安机关以诈骗罪立案侦查,追究刑事责任。

二手房串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