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至2024年,成都房价经历了一轮完整的“冲高-调整-企稳”周期,整体呈现“涨幅趋缓、区域分化、政策驱动”的特征,作为西部经济重镇和人口持续流入的新一线城市,成都楼市在这五年间既受到全国性调控政策的影响,也因自身产业升级、城市规划扩张而展现出独特韧性。
从整体走势看,2019-2020年是房价上行期,2019年成都全市商品住宅均价约1.4万元/㎡,伴随“人才落户”政策放宽(全日制专科即可落户)和“因城施策”下的信贷支持,市场需求集中释放,2020年均价升至1.6万元/㎡,涨幅约14%,高新区、天府新区核心区因产业(如天府新区“科学城”、高新区“新经济活力区”)和规划利好,房价率先突破2万元/㎡,部分热点楼盘单价超3万元。
2021-2022年进入调整期,2021年“三道红线”“二手房指导价”等全国性调控政策落地,叠加2022年疫情反复,成都楼市迅速降温,2021年全市均价微涨至1.65万元/㎡,2022年回调至1.58万元/㎡,部分近郊区县(如简阳、青白江)房价跌幅超10%,成交量方面,2022年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约35%,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。
2023-2024年则进入企稳期,随着2023年“认房不认贷”、首付比例下调、房贷利率优惠等政策组合拳出台,市场信心逐步修复,2023年均价回升至1.62万元/㎡,2024年保持1.6万元/㎡左右波动,进入“量稳价缓”阶段,值得注意的是,此轮分化加剧:主城区(锦江、青羊、武侯)因优质教育、医疗资源集中,房价稳定在2.5-3.5万元/㎡;高新区大源、金融城等板块依托产业人口导入,房价仍保持3-4万元/㎡的高位;而天府新区部分新兴板块(如视高)因配套滞后、库存较高,房价长期在1.2-1.5万元/㎡徘徊。
区域分化背后,是产业与规划的核心驱动,高新区聚集了腾讯、字节跳动等企业,2023年高新南平均房价达3.2万元/㎡,较2019年上涨58%;天府新区虽定位“未来之城”,但科学城等核心区外溢效应尚未完全覆盖外围区域,导致房价走势两极,近郊区中,双流因紧邻高新区,房价从2019年1.1万元/㎡升至2023年1.4万元/㎡;而新都、郫都等传统郊区因产业支撑较弱,房价涨幅不足5%。
从供需关系看,2019-2024年成都年均商品住宅供应量约2000万㎡,年均成交量约1800万㎡,供需基本平衡,但库存结构分化明显:2024年主城区去化周期约8个月(合理区间),而远郊区县去化周期超18个月(供过于求),改善型需求崛起,2023年120㎡以上户型成交占比达42%,较2019年提升15个百分点,推动核心区“次新房”价格抗跌性增强。
成都楼市或延续“核心区稳中有升、近郊区分化修复”的态势,随着“东进、南拓”战略深化,东部新区(简州新城)等潜力区域若能加快产业导入和配套落地,或有望成为新的价格增长极;而主城区“老破小”与优质学区房的价值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。
以下是2019-2024年成都主要区域商品住宅均价变化表:
年份 | 全市均价(元/㎡) | 主城区均价(元/㎡) | 高新区均价(元/㎡) | 天府新区均价(元/㎡) | 近郊区均价(元/㎡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19年 | 14,000 | 22,000 | 25,000 | 15,000 | 11,000 |
2020年 | 16,000 | 24,000 | 28,000 | 17,000 | 12,000 |
2021年 | 16,500 | 25,000 | 30,000 | 18,000 | 12,500 |
2022年 | 15,800 | 24,500 | 29,000 | 16,500 | 11,800 |
2023年 | 16,200 | 26,000 | 32,000 | 17,500 | 13,000 |
2024年 | 16,000 | 26,500 | 33,000 | 17,000 | 12,800 |
相关问答FAQs
Q1:未来五年成都房价会大幅上涨吗?
A:可能性较低,当前全国楼市进入“房住不炒”长效机制阶段,成都作为政策调控重点城市,房价大幅上涨缺乏支撑,预计核心区(主城、高新)因资源稀缺性,年均涨幅或维持在3%-5%;近郊区则需依赖产业和人口导入,若配套滞后,部分区域可能面临横盘或微跌。
Q2:2024年在成都买房,优先选择哪些区域?
A:需结合需求与预算:刚需购房者可关注主城区“中优”板块(如成华区二八板块、金牛区国宾板块),配套成熟、总价可控;改善型购房者可聚焦高新区大源、天府新区科学城等产业高地,兼顾自住与保值;投资需谨慎,优先选择地铁沿线、产业规划明确的次新板块,避免远郊区库存高压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