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二手房审税是交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直接关系到交易安全、资金成本及后续风险,需购房者高度重视,审税的核心是通过税务部门核实房屋交易的税费合法性、准确性,避免因“阴阳合同”、产权瑕疵或历史欠税等问题导致交易纠纷或额外支出。
审税的定义与核心意义
审税即纳税申报审核,指买卖双方在签订购房合同后,向房屋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提交交易材料,由税务部门根据房屋原值、成交价、产权年限、房屋性质等信息,核定应缴纳的各项税费,其意义在于:一是保障国家税收,防止偷税漏税;二是保护购房者权益,避免因卖方逃税导致税务部门追缴税费(如卖方做低成交价逃税,税务部门可能按核定价追缴,买方需承担连带责任);三是明确交易成本,帮助购房者提前核算总支出,避免资金链断裂。
审税基本流程
- 准备材料:买卖双方需提供身份证、房产证(不动产权证)、购房合同、原购房发票(或契税票)、房屋原值证明(如购房合同、装修发票等)原件及复印件,若房屋为继承或赠与取得,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;若卖方为企业,需提供营业执照、财务报表等。
- 提交申请:买卖双方(或中介)共同到税务窗口提交材料,填写《存量房交易纳税申报表》,部分地区支持线上申报(如当地电子税务局或政务APP)。
- 税务审核:税务部门通过“金税系统”核验房屋信息,结合提交材料核定成交价、原值、税费减免条件(如“满五唯一”),若材料不齐或信息存疑,会要求补充说明。
- 出具结果:审核通过后,税务部门出具《税收完税证明》或《免税证明》,购房者凭此办理不动产登记过户。
主要税种及计算方式(以个人住宅为例)
二手房交易涉及多方税费,卖方承担增值税及附加、个人所得税、土地增值税(部分城市);买方主要承担契税,具体如下:
税种 | 征收对象 | 税率/计算方式 | 免征条件 |
---|---|---|---|
契税 | 买方 | 首套房:≤90㎡按1%,90-144㎡按1.5%,>144㎡按3%; 二套房:≤90㎡按1%,>90㎡按2%; 三套房及以上:3% |
无(首套房需以当地“认房认贷”政策为准) |
增值税及附加 | 卖方 | 满2年:普通住宅免征;非普通住宅按(成交价-原值)×5.6% 不满2年:按成交价×5.6%(附加税费含城建税7%、教育费附加3%、地方教育附加2%) |
普通住宅且满2年 |
个人所得税 | 卖方 | 满五唯一:免征; 不满足:按(成交价-原值-合理费用)×20%或成交价×1%(核定征收,多数城市采用) |
持有满5年且家庭唯一住房 |
土地增值税 | 卖方 | 普通住宅满2年免征; 非普通住宅:按增值额×30%-60%超额累进税率(增值额=成交价-原值-税费等) |
普通住宅且满2年 |
审税常见风险点及规避
- “阴阳合同”风险:部分买卖方为逃税,签订“阴阳合同”(网签合同价低于实际成交价),但税务部门可能按核定价(或区域指导价)征税,导致买方税费增加。规避方法:要求按实际成交价网签,保留转账凭证,避免“低评高贷”或“高评高贷”。
- 房屋性质瑕疵:如小产权房、商业公寓、法拍房等税费远高于普通住宅(如商业契税3%-5%,个税按差额20%)。规避方法:提前核实房屋性质(查看房产证“规划用途”),非住宅需单独核算税费。
- 原值无法提供:卖方若无法提供原购房发票,税务部门将按核定征收方式计个税(成交价×1%-3%),税负更高。规避方法:购房前要求卖方提供原值证明,或在合同中明确“因卖方原因导致税费增加由卖方承担”。
- 历史欠税:房屋若存在原业主欠缴房产税、土地使用税等,过户时需结清,否则无法办理登记。规避方法:要求卖方提供完税证明,或通过中介/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房屋欠税记录。
二手房审税是交易安全的“防火墙”,购房者需主动参与流程,提前了解当地税费政策,核实房屋信息与材料真实性,避免因“省事”或“贪便宜”埋下隐患,建议选择正规中介或专业律师协助,确保税费合规、交易顺畅。
相关问答FAQs
Q1:审税时发现卖方有历史欠税,交易还能继续吗?
A:若房屋存在历史欠税,需卖方结清税款及滞纳金后,税务部门才会出具完税凭证,否则无法办理过户,建议在购房合同中明确“卖方需保证房屋无欠税,否则承担由此导致的违约责任”,并在审税前要求卖方提供《完税证明》。
Q2:“满五唯一”中的“满五”和“唯一”如何认定?
A:“满五”指房产证出证日期或契税票填发日期满5年(以时间较早者为准);“唯一”指以家庭为单位(含配偶、未成年子女),名下仅此一套住房,需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具《家庭唯一住房查询证明》,部分城市可通过线上政务平台查询,若“满五不唯一”或“不满五唯一”,个税将无法免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