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年房价走势整体呈现“前高后低、季度分化、政策托底”的特征,不同阶段受政策调控、市场情绪、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,表现差异显著,从季度维度看,一季度受前期政策宽松及积压需求释放影响,市场短暂回暖,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微涨;二季度传统旺季效应减弱,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,房价涨幅收窄;三季度进入调整期,部分高库存城市房价出现回调;四季度在年末促销及政策进一步支持下,市场逐步企稳,但整体难改疲软态势。

一年房价走势

从政策面看,全年房地产调控以“稳预期、防风险、促需求”为主线,年初多地优化限购政策、下调房贷利率,释放积极信号;年中“认房不认贷”政策落地,有效降低改善型购房门槛,带动一线城市成交短期回升;年末中央多次强调“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”,各地加大保交楼力度,并推出以旧换新、购房补贴等精准措施,政策效果逐步显现,政策对市场的提振作用受限于居民收入预期修复缓慢、房企债务风险尚未完全出清等因素,市场信心恢复仍需时间。

供需关系方面,全年新房供应量整体高于需求,尤其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较大,一线城市因人口持续流入及优质资源集中,刚需和改善需求相对稳定,房价支撑力较强;二线城市分化明显,强二线城市(如杭州、成都)产业基础好,房价保持韧性,弱二线城市受人口流出及产业转型影响,房价承压;三四线城市则面临需求萎缩、库存高企双重挑战,部分城市房价已连续多月下跌。

金融环境对房价走势影响显著,全年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多次下调,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20个基点,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,购房成本降低,但银行对房企信贷投放仍较谨慎,部分中小房企资金链紧张,导致项目交付延期,进一步加剧购房者观望情绪,二手房挂牌量持续攀升,尤其上半年部分城市“抛售潮”出现,分流了部分新房需求,抑制了房价上涨空间。

区域分化成为全年房价走势最突出的特征,一线城市中,北京、上海核心区域房价因稀缺性保持坚挺,远郊区县受供应增加影响涨幅有限;深圳因科技产业带动,高端需求旺盛,房价领涨一线城市,二线城市中,武汉、西安等人口净流入城市,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居前;而东北部分城市及资源型城市,房价延续下行趋势,三四线城市中,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周边卫星城受益于都市圈辐射,房价相对稳定,中西部普通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普遍扩大。

一年房价走势

展望未来,随着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,市场有望在2025年逐步企稳,但大幅反弹可能性较低,核心城市仍将具备较强抗跌性,部分人口流入、产业基础好的城市房价或有小幅上涨;而高库存、人口流出的城市,房价可能继续承压,市场将更注重“房住不炒”定位下的居住属性回归。

以下是2023年各季度不同等级城市房价走势对比概览:

季度 一线城市(环比涨幅%) 强二线城市(环比涨幅%) 弱二线城市(环比涨幅%) 三四线城市(环比涨幅%)
一季度 +0.5 +0.3 +0.1 -0.2
二季度 +0.2 0 -0.3 -0.5
三季度 -0.1 -0.2 -0.5 -0.8
四季度 +0.1 -0.1 -0.4 -0.6

相关问答FAQs

Q1:现在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?需要考虑哪些因素?
A:是否适合买房需结合个人需求、城市行情及政策环境综合判断,从需求端看,若为刚需自住(如婚房、学区房),且具备稳定收入和支付能力,可择机入市,尤其关注政策支持力度大、库存去化快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;若为投资,需谨慎评估城市人口流入、产业前景及租金回报率,避免盲目进入高库存、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,可关注开发商资质(优先选择国企、优质民企)、楼盘地段及配套,优先选择现房或准现房,降低交付风险。

一年房价走势

Q2:未来一年房价会大跌吗?哪些城市相对安全?
A:整体来看,未来一年房价“大跌”可能性较低,但“稳中有降”仍是主流趋势,中央“房住不炒”定位下,政策将以“托而不举”为主,既防风险(如房企债务、金融系统),也不刺激投机,房价将更贴近基本面,相对安全的城市需具备以下特征:①人口持续流入(如近5年常住人口净增超50万);②产业支撑强(如高新技术、现代服务业占比高);③库存去化周期合理(通常在12个月以内);④政策调控空间充足(如尚未全面取消限购),长三角、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及强二线城市(如苏州、宁波、东莞)等,房价抗跌性较强;而人口净流出、库存高企的资源型城市(如东北部分地市、中西部县级市),仍需警惕回调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