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房价下行已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特征,这一趋势自2022年以来持续显现,2023年至今进一步深化,不同城市等级、区域间的分化也愈发明显,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4年1-5月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9个,环比下降的城市有56个,其中三线城市同比降幅达2.5%,创近年新高,从市场表现看,房价下跌已从非核心城市向部分二线城市蔓延,成交量也持续低迷,2024年1-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.3%,销售额下降27.9%,市场修复动能明显不足。

全国房价降

不同城市房价与市场表现对比

为更直观呈现房价下跌的区域差异,以下表格列举2024年1-5月不同城市等级的房价及成交数据:

城市等级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跌幅 环比跌幅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 库存去化周期(月)
一线城市 -0.4% -0.1% -15.2% 5
二线城市 -1.2% -0.3% -22.7% 8
三四线城市 -2.5% -0.6% -28.4% 3

从数据可见,一线城市虽相对抗跌,但价格也已进入下行通道,三四线城市则面临“量价齐跌”的严峻局面,库存高企去化压力巨大,部分城市房价较2021年高点已回落超20%。

房价下跌的多重原因剖析

房价下行是政策、供需、经济预期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。
政策层面,前期“三道红线”“两集中供地”等调控政策虽旨在防范房企风险,但也导致融资渠道收紧,房企为回笼资金不得不降价促销,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,百强房企中近八成将“以价换量”作为核心策略,部分项目折扣力度达30%以上。供需关系上,2016-2021年房企激进扩张导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攀升,2023年末已达6.7亿平方米,而人口老龄化、城镇化速度放缓背景下,住房需求已从“增量主导”转向“存量主导”,2023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较2022年提升0.5个百分点,增量购房需求显著萎缩。经济预期方面,居民收入增速放缓(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.1%,较疫情前下降2个百分点)、就业压力加大(青年失业率一度超过20%),导致购房能力和意愿同步下降,叠加“买涨不买跌”的心理预期,市场观望情绪浓厚,房企债务风险暴露(2023年房企境内债券违约金额超1200亿元)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信心不足,形成“房价下跌-房企亏损-购房者观望”的负向循环。

全国房价降

房价下跌的影响与连锁反应

房价下行对不同群体、行业及经济的影响呈现分化特征。
购房者而言,刚需和改善型群体虽可能受益于房价回落,但当前“降价潮”多伴随房企资金链紧张,部分项目出现“烂尾”风险,购房者更趋谨慎;投资性需求则加速离场,202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.3%,为200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,对房企,中小房企因资金实力不足面临生存危机,2023年超50家房企破产清算,头部房企虽通过“保交楼”稳定部分市场,但利润空间大幅压缩(2023年百强房企净利润率仅3.2%,较2021年下降4.1个百分点),对地方政府,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下滑(2023年同比下降13.2%),部分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面临较大收支压力,基建投资增速随之放缓,对金融体系,房地产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比重约18%,房价下跌虽尚未引发系统性风险,但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已从2020年的0.29%升至2023年的0.32%,部分三四线银行风险敞口增大,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,其下行还拖累建材、家电、装修等上下游行业,2023年家具类、建筑及装潢类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下降7.5%和9.1%,对消费形成明显拖累。

未来趋势:分化加剧与长效机制建设

展望未来,全国房价或延续“弱修复、分化行”态势,短期看,政策托底力度将加大,2024年以来已有超百城优化限购政策,首付比例下限降至15%,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,但政策效果受居民预期制约,市场企稳仍需时间,中长期看,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将提速,保障性住房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城中村改造“三大工程”将逐步落地,住房供应体系从“商品房为主”向“市场+保障”双轨制转变,房价将更多回归居住属性,城市分化将进一步加剧,人口持续流入的核心城市(如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)因产业和资源优势,房价有望逐步企稳,而人口流出、产业单一的收缩型城市,房价或面临长期调整压力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现在是不是刚需买房的好时机?需要关注哪些风险?
A:对于刚需购房者,当前房价下行期确实存在一定的“窗口期”,尤其是部分三四线城市或非核心区域,价格已处于相对低位,但需注意三点风险:一是房企资质,优先选择国企、央企或有“保交楼”支持的项目,避免“烂尾”风险;二是区域价值,优先关注人口流入、产业基础好的城市核心区,抗跌性更强;三是政策变化,部分城市已出台“购房补贴”“契税减免”等政策,可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合适时机入市,同时警惕“降价促销”背后的配套缩水、质量下降等问题。

全国房价降

Q2:房价下跌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吗?政府有哪些应对措施?
A:目前来看,全国房价下跌尚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,主要基于三点:一是个人住房贷款质量总体可控,2023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仅0.32%,远低于企业贷款不良率;二是银行体系房地产贷款敞口占比虽高,但风险已逐步暴露,2023年银行业已计提房地产贷款损失准备超1.5万亿元,风险抵补能力充足;三是政策“托底”明确,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“稳地产”列为重点工作,通过“保交楼”专项借款、房企融资“白名单”等政策,着力化解房企风险,稳定市场预期,未来若房价持续超预期下跌,不排除进一步降息、放松限购、扩大保障性住房融资等政策出台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仍是核心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