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控房价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,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保障居民住房需求,调控措施并非单一手段,而是通过需求端抑制、供给端优化、金融端收紧、土地端改革及长效机制构建等多维度协同发力,形成“短期稳市场、长期促健康”的政策体系。
需求端调控重在抑制投机性需求,引导合理住房消费,限购政策是最直接的行政手段,通过限定购房套数、户籍或社保缴纳年限等条件,阻断非理性购房行为,一线城市普遍规定“本市户籍家庭限购2套,非户籍需连续5年社保或个税”;限贷政策则通过调整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,增加投机购房的资金成本,首套房首付比例通常为20%-30%,二套房不低于40%,且利率普遍较首套房上浮30-50个基点;限售政策要求新房取得房产证后2-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,缩短炒房者的持有周期,抑制“快进快出”式投机,税收调节也是重要工具,如契税对二套房按3%-5%征收,增值税要求“满2年”才免征,试点房产税的城市(如上海、重庆)则按房屋面积或价值累进征税,显著增加了持有和交易环节的成本。
供给端调控侧重增加有效供给,优化住房结构,加大土地供应力度,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用地,2023年全国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长5.3%,保障性住房用地占比超30%,重点支持公租房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建设;优化供应结构,要求新建住宅项目中中小户型(90㎡以下)占比不低于60%,严格审批高档住宅用地,避免资源过度向高端市场倾斜,深圳2023年推出10万套保障性住房,覆盖中低收入群体和新市民,有效分流了商品住房市场的需求压力。
金融端调控核心是防范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,既抑制房企盲目扩张,也遏制个人违规购房,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通过“认房认贷认离”标准,精准识别购房需求,避免利用假离婚、假流水等手段套取贷款;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则对银行设置“两条红线”,如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不超过40%、个人住房贷款不超过32.5%,从源头上限制银行信贷资源向楼市倾斜;针对房企的“三道红线”(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%、净负债率不超过100%、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),推动企业降负债、控风险,2023年百强房企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5个百分点,行业杠杆水平趋于合理。
土地端改革旨在稳定地价预期,切断“地价-房价”上涨链条。“两集中”供地政策(集中发布出让公告、集中组织出让活动)在22个重点城市试点,全年分3-4批出让土地,避免房企因集中抢地导致地价过快上涨;土地出让金管理方面,2022年起全国土地出让金全额划转税务部门征收,杜绝地方政府违规返还或变相减免,确保土地收益规范使用;地价与房价联动机制要求“限房价、竞地价”,即土地出让时限定未来房屋售价,房企竞拍地价不得突破上限,确保地价不推高房价,如杭州2023年集中供地中,80%地块采用此模式,平均溢价率控制在10%以内。
长效机制构建着眼于解决房地产市场深层次矛盾,促进租购并举,住房租赁市场得到政策大力支持,通过REITs(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)盘活存量长租房,2023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超200万套,有效缓解新市民、青年人住房困难;房地产税试点稳步推进,上海按人均60㎡免征面积、税率0.4%-0.6%,重庆对独栋商品和高档住房征税,试点效果显示,持有环节成本增加后,投机性购房需求明显下降;城市更新行动则通过老旧小区改造、棚户区安置房建设,提升现有住房品质,2025年计划完成21万个老旧小区改造,间接减少新增住房需求。
以下是主要调控措施及效果归纳:
措施类别 | 具体手段 | 实施效果 | 典型案例 |
---|---|---|---|
需求端调控 | 限购、限贷、限售、税收调节 | 抑制投机需求,引导合理消费 | 北京“认房认贷”政策,二套房首付比例达60% |
供给端调控 | 增加保障性用地、优化户型结构 | 满足刚需,稳定市场预期 | 深圳10万套保障房建设,覆盖40%中低收入群体 |
金融端调控 | 差别化信贷、贷款集中度、“三道红线” | 防范金融风险,房企杠杆趋稳 | 恒大债务风险化解,行业负债率下降5个百分点 |
土地端改革 | “两集中”供地、地价房价联动 | 稳定地价,切断地价房价上涨链条 | 杭州2023年集中供地溢价率控制在10%以内 |
长效机制构建 | 租购并举、房地产税试点、城市更新 | 促进市场供需平衡,解决深层次矛盾 | 上海房产税试点,投机性购房占比下降15% |
相关问答FAQs
Q1:调控房价是否会误伤刚需购房者?如何保障刚需?
A:调控政策在设计时已明确区分刚需与投机,通过精准施策避免“误伤”,首套房购房者可享受更低首付比例(20%-30%)、优惠利率(LPR-20BP至LPR+10BP)及契税减免(1%-1.5%),部分城市还对刚需群体提供优先选房、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等支持;保障性住房体系(公租房、保障性租赁住房、共有产权房)覆盖中低收入群体,2023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量占住房总开工量的35%,有效满足“住有所居”需求,限售政策主要针对二套及以上住房,首套房购房者通常不受限售限制,确保刚需群体购房后能正常居住或置换。
Q2:当前房价调控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?
A:当前调控面临三方面核心挑战:一是部分三四线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高,2023年其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仍超40%,地方政府调控动力不足,易出现“放松限购”“变相补贴”等现象;二是市场预期分化明显,一线城市因人口持续流入、资源集中,房价仍具上涨压力,而部分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流出、库存高企,房价下行压力较大,政策“一刀切”难以适应区域差异;三是房企债务风险与市场稳定平衡难度大,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可能导致项目烂尾,需在“保交楼”和“控风险”间找到平衡点,避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,未来需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,因城施策,同时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,构建“租购并举”的住房制度,从根本上稳定市场预期。